【新生命】2020年三季度圍產期造血干細胞 出庫簡報
2020-11-04
2020年三季度,四川省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以下簡稱四川臍血庫)共計出庫34份圍產期造血干細胞救治了33位患者,其植入率和存活率與國際國內同類報導相當,質量獲得了臨床專家的高度肯定,為挽救患者生命做出了積極貢獻。
圍產期造血干細胞患者群體情況統計
少兒(年齡<18歲) 9人
成人(年齡≧18歲) 24人
救治年齡最小 1歲
救治年齡最大 58歲
體重超過50公斤 21人
最大體重 75公斤
儲存時間最長的一份治療用圍產期造血干細胞儲存了近14年(2006.09儲存),用于一位慢粒急淋變患者的輔助治療。
圍產期造血干細胞治療疾病種類統計
急性白血病 16例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5例
地中海貧血 2例
淋巴瘤 2例
再生障礙性貧血 3例
霍奇金淋巴瘤復發 1例
慢粒急淋變 1例
母細胞性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瘤 1例
AA-PNH綜合征 1例
黏多糖貯積癥I型 1例
三季度出庫案例新聞報道
宜賓首例自存圍產期造血干細胞移植 產科醫生收到錦旗獲贊譽
報道媒體:封面新聞 報道日期:7月30日
2018年10月,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產科按照分娩產婦家屬的要求,采集了新生男嬰的臍帶血。這份圍產期造血干細胞被存到了四川臍血庫,進行一系列檢測、制備,最后凍存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罐中。
兩年后,它被送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經過復蘇后,輸注到患有地中海貧血的男嬰姐姐體內,為她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統。
幸運!3歲姐姐罹患地中海貧血 雙胞胎弟弟圍產期造血干細胞救命
報道媒體:紅星新聞 報道日期:2020年9月27日
小米4個月大時罹患重型地中海貧血,依靠平均每月一次的輸血維持。在等待中華骨髓庫四川省管理中心造血干細胞配型機會期間,小米媽媽意外發現自己懷孕,而且是一對雙胞胎。
誕下孩子后,雙胞胎弟弟的圍產期造血干細胞被第一時間存進了四川臍血庫。9月25日,兩袋圍產期造血干細胞順利回輸到姐姐小米體內。
圍產期造血干細胞是什么?
圍產期造血干細胞是在寶寶出生后,從殘留在臍帶、胎盤中的血液當中提取的造血干細胞,是一生只有一次采集機會的寶貴生物資源。
全球范圍內,圍產期造血干細胞已用于80多種疾病的治療。在我國,圍產期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已經是一項成熟的醫療技術,被用于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多發性骨髓瘤、淋巴瘤等11大類疾病的臨床治療。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圍產期造血干細胞的臨床應用已從傳統的移植領域拓展到了再生醫學領域,涉及腦癱、自閉癥、缺血性腦卒中、腦損傷、糖尿病等多個病種。未來,圍產期造血干細胞的應用前景將會更加廣闊。